创新创业教育

  • 期次:
  • 开课时间:2024-03-01 至 2024-06-30
  • 教学进度:已结束
  • 学时:32学时
  • 简介:课程建设历程: 前期建设:课程起源于1998年开设的创业选修课《小企业主能力培养》,1999年开设《创业教育》并正式列入公共必修课,2004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其配套教材《创业》(工业机械出版社)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改革夯实:近五年先后出版校企共建教材两部:《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实用教程》及《创新创业理实一体化教程》。教学成绩突出,2020年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基于生态理论和专创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改革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纺织服装创新型人才教学及培养成果《纺织服装类专业“双融引领、三创并举、四联驱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新提升:课程团队所在学院于2022-2023年期间先后获评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及“广东省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于2022年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教学团队以创新创业主题授课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次,获省级教改立项1次。 课程依托国家级、省级平台等荣誉建设,课程底蕴深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面向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依托学校纺织服装专业优势,聚焦培养具有较强“再学习能力”和“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纺织服装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依据纺织服装专业岗位核心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采用项目化教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讲授。 知识目标:掌握开展纺织服装岗位创新创业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能力,善于发现商机并能落地为创业实践; 素质目标: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锤炼拼搏奋斗、“敢闯会创”的创业精神。 课程结构与内容 课程结构:以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创业竞赛三大模块组成,32学时,2学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对标纺织服装专业岗位要求,设置10个教学项目,包含创新思维与方法、团队组建与管理、创业资源配置整合、环境分析、商业模式设计、企业创办与管理、创新成果保护与运用、创新创业大赛解读与训练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精”,“敢闯会创”职业素质养成为“气”,树立企业家精神、民族文化自信及家国情怀等坚定理想信念为“神”为总设计思路。 课程特色:一主题、双场景、三驱动、四融合”。以纺织服装专业特色为课程主题,在授课中融合课堂场景及企业场景,邀请多名大湾区纺织服装优秀企业家录制“企业谈”系列访谈,体现创新创业与产教融合紧密结合的特色。通过动画穿插、课堂活动、实践作业、资料拓展等环节形成“情景驱动、任务驱动、成就驱动”的教学闭环,深化专创融合、产创融合、思创融合、赛创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课程结构与特色 教学活动组织 课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0BE),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纺织服装专业教育相融合,充分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采用真实场景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构建“三阶六环”教学策略:课前理论学习,课中实训巩固,课后拓展应用三阶段学习过程,“学—启—温—练—评—用”递进式教学六环,由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家担任课外导师参与教学指导,运用大量纺织服装行业特色案例开展讲授,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牢固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过程 学习考核评价 聚焦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开展综合考察,重视学生过程性评价及增值评价,运用平台大数据开展智慧考评及教学诊断,针对学生个性化学情形成科学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同步参与考核,对标行业人才及岗位要求,整体评价体系多元立体,科学规范。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专业特性、学期表现等情况动态化完善、更新教学评价机制,持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成绩评定:线上学习(20%)+出勤(10%)+个人表现(10%)+小组实践(30%)+ 期末路演与竞赛(30%)=综合成绩(100 分) 考核通过评定:课程成绩达到60分视为为考核通过。 课程选用职业教育“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从零到卓越——创新与创业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符合职业教育相关规定,同步使用由课程负责人主编并出版的的电子活页教材《创新创业理实一体化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该教材由校企共建,邀请企业人员参与编写,校本特色显著,有效反映行业创新创业前沿理论及优秀实践成果,体现产教融合、产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特色。 课程适合纺织服装专业一年级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各相关专业学生及纺织服装从业人员、社会爱好者。

开始学习

累计选课人次

23920人
(本期8245人)

学员所属单位

75个
(本期69个)

累计互动次数

195257次
(本期174390次)

累计日志总次

32376496次
(本期233685次)

课程建设历程:

前期建设:课程起源于1998年开设的创业选修课《小企业主能力培养》,1999年开设《创业教育》并正式列入公共必修课,2004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其配套教材《创业》(工业机械出版社)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改革夯实:近五年先后出版校企共建教材两部:《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实用教程》及《创新创业理实一体化教程》。教学成绩突出,2020年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基于生态理论和专创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改革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纺织服装创新型人才教学及培养成果《纺织服装类专业“双融引领、三创并举、四联驱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新提升:课程团队所在学院于2022-2023年期间先后获评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及“广东省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于2022年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教学团队以创新创业主题授课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次,获省级教改立项1次

 

课程依托国家级、省级平台等荣誉建设,课程底蕴深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面向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依托学校纺织服装专业优势,聚焦培养具有较强“再学习能力”和“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纺织服装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依据纺织服装专业岗位核心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采用项目化教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讲授。

知识目标掌握开展纺织服装岗位创新创业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能力,善于发现商机并能落地为创业实践;

素质目标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锤炼拼搏奋斗、“敢闯会创”的创业精神。


课程结构与内容

课程结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创业竞赛三大模块组成,32学时,2学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对标纺织服装专业岗位要求,设置10个教学项目,包含创新思维与方法、团队组建与管理、创业资源配置整合、环境分析、商业模式设计、企业创办与管理、创新成果保护与运用、创新创业大赛解读与训练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精”“敢闯会创”职业素质养成为“气”,树立企业家精神、民族文化自信及家国情怀等坚定理想信念为“神”为总设计思路。

课程特色:一主题、双场景、三驱动、四融合纺织服装专业特色为课程主题,在授课中融合课堂场景企业场景,邀请多名大湾区纺织服装优秀企业家录制“企业谈”系列访谈,体现创新创业与产教融合紧密结合的特色通过动画穿插、课堂活动、实践作业、资料拓展等环节形成“情景驱动、任务驱动、成就驱动”的教学闭环,深化专创融合、产创融合、思创融合、赛创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课程结构与特色

教学活动组织

课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0BE),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纺织服装专业教育相融合,充分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采用真实场景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构建“三阶六环”教学策略:课前理论学习,课中实训巩固,课后拓展应用三阶段学习过程,“学—启—温—练—评—用”递进式教学六环,由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家担任课外导师参与教学指导,运用大量纺织服装行业特色案例开展讲授,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牢固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过程

学习考核评价

聚焦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开展综合考察,重视学生过程性评价及增值评价,运用平台大数据开展智慧考评及教学诊断,针对学生个性化学情形成科学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同步参与考核,对标行业人才及岗位要求,整体评价体系多元立体,科学规范。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专业特性、学期表现等情况动态化完善、更新教学评价机制,持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成绩评定:线上学习(20%)+出勤(10%)+个人表现(10%)+小组实践(30%)+ 期末路演与竞赛(30%)=综合成绩(100 分)

考核通过评定:课程成绩达到60分视为为考核通过。


  

课程选用职业教育“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从零到卓越——创新与创业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符合职业教育相关规定,同步使用由课程负责人主编并出版的的电子活页教材《创新创业理实一体化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该教材由校企共建,邀请企业人员参与编写,校本特色显著,有效反映行业创新创业前沿理论及优秀实践成果,体现产教融合、产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特色。


课程适合纺织服装专业一年级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各相关专业学生及纺织服装从业人员、社会爱好者。